不要把所有的错误,都归结为房子
发布日期:2022-06-07 21:56 点击次数:136


在诸多企业家中,新东方的俞老师,算是最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。
和年轻人打交道,难免要熬鸡汤。
而俞老师的鸡汤手艺,也算是有好多年的历史了。

5月19日,俞敏洪在直播对话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时表示。
实际上现在人的退身之所变少了,甚至没有了。
现在城市的孩子,如果失业了或者找不到工作,他们立刻连房子都没了,因为很多人没有房子,租房子住。
即使回到家乡,可能在家乡也没什么资源的。
很多人只能往前进,没有退身之所,这对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严重不安全感和伤害。他还说到人脉关系就是财富。
在中国,如果完全没有人脉,一切凭着公事公办的方式想把事情做成,难度是比较大的。
这一段话一度将俞老师顶上了微博热搜。
网友评价:
瞎说什么大实话。

但是鸡汤喝完了,日子还是要过的。
尽管俞老师说的现象是事实存在的,但俞老师把年轻人离开大城市的错误,全部归结为房子,显然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,而背后真正的原因,俞老师肯定明白,但后面的话不说,显然是不负责任的。
如果真想帮助年轻人,就要话说完。
更应该对上说话。
不然,不仅不能帮助年轻人走出困境,反而进一步促进年轻人选择“躺平”。
俞老师很多话没有说。
房子自市场化以来,特别是2008年后,成为一个“民间税种”,承担着财富再分配的职能。
在这个环节中,土地财政、财税、银行、开发商都是既得利益者。而开发商,还是整个环节中最弱的一环。
充其量只算是一个打手。
在这个环节中,如果没有人愿意让利给年轻人,房价根本没有下探的空间。但对国家来说,通过房地产的“民间税种”,可以大量的、快速的拉动城市建设,让愿意“参股”的人提前享受城市更新的红利。
更何况,这些“参股”的新城市人,牺牲了自己未来的30年。
放在自由市场来说,没有“参股”的人,自然无权享受“城市更新”的红利。
口嗨有什么用?
但是,我们的体制决定,我们最终要走向共同富裕。所以,随着城市更新的红利达到一定阶段。
没有“参股”的人,势必也要雨露均沾。
在其他国家,或者一些成熟的做法,就是由政府作为推手,提供保障房项目。为城市年轻人,提供住房保障。
很多国家都可以,作为全世界行政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,我们怎么不可以。
这个我们应该想想。
年轻人因为房子离开城市,房价只是一个方面。
在一个合理的市场,本身就应该提供一个多层次的产品,提供给一个层次的人。
房子也一样。
除此之外,我们也应该反思,为什么我们喜欢买房子,为什么我们很难接受租房子,为什么租房子就不是房子?
除去我们历史沿革的思想观念。更多的在于。
租售不同权,租赁房屋没有保障。
租售不同权原因来哪里?
俞老师肯定知道。
租赁房屋为什么没有保障,为什么会被房东赶出去,比如疫情期间一些租客被驱赶的现象等等?什么原因?
俞老师肯定知道。
作为已经具备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的俞老师,应该多多呼吁。
完善住房保障政策,完善租售同权,完善法律保护。
如果租房子可以有保障,可以享受学区,可以有渠道依法得到保护。就能对年轻人的城市发展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。
对俞老师来说,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好时代。
但俞老师没有明白。
在中国大地上,国家已经努力让许多年轻人不掉队。
那些留在农村跑不出来的年轻人。
才是被遗忘的灵魂。
而在这场城市更新计划中,谁也不能置身事外。
尽管房地产市场现在并不规范,但他确实承载着历史发展的使命。
房价与收入之间的合理,只是时间问题。
而比起逃离,租购同权和租赁市场规范。
才能真正帮助年轻人。
想来想去,大概俞老师的新事业,需要返乡的年轻人吧。